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中华民国) 联合国会员国会员已丧失席位始于1945年10月24日-1971年10月25日安理会席位常任理事国(已褫换)代表

郭泰祺(1945-1947)

蒋廷黻(1947-1962)

刘锴(1962-1971)

中国代表权争议

编辑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明定于联合国宪章第23条)。此时中国正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及行宪后之中华民国政府统治,政权系中华民国。其后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利,中国共产党及各人民团体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统治中国大陆。当年底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地区后,两岸分立分治的局面形成。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均声称各自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对方为合法政府。从1950年至1971年中华民国政府的代表一直拥有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不断争取驱逐“蒋介石集团”(即位居台湾地区的中华民国政府)的中国代表权,要求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

1971年7月1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十八国(后增至二十三国)提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54][55],史称“两阿提案”。

1971年10月19日-10月24日的联合国大会总辩论期间,有七十多国参与了关于中国代表权辩论的发言。1971年9月29日美国同日本等十九国(后增至二十二国)所提出“重要议题案”,将中共入会的“取代投票案”从二分之一赞成通过的门槛,改为三分之二赞成才得以通过之重要议题,在1971年10月25日的表决过程中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未获通过。同日时任美国大使老布希连同日本等十七国(后增至十九国)提出临时动议,主张将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决议草案分段表决,其中“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部分作为另一项议案,如果能获得足够的赞成票,有机会促成“双重代表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以常任理事国身分参与联合国,同时中华民国仍然保持其联合国普通会员国的席位,但此动议在表决中以61票反对,51票赞成,16票弃权的结果未获通过,换言之“当时与中华民国建交的六十五个邦国中出现了严重倒戈”,再加上当天又有与中华民国政府关系友好的沙乌地阿拉伯大使白汝迪(Jamil M Baroody)[56]奉其国王指示帮忙中华民国,不断地发言且坚持自己的提案比阿尔巴尼亚提案或者双重代表权案都好,导致众多成员国不满,令中华民国代表团认知到即将进行的“取代投票案”已无希望,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周书楷上台发言,表示对于即将进行的投票案感到相当遗憾,中华民国政府决定自行退出以维护立场[57],随后中华民国代表团离席,最终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58][59][60][61]。

台湾入联运动

编辑

主条目:2008年台湾入联及返联公民投票

联合国大会虽于1971年通过《2758号决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行使中国代表权;然而此一针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之决议,并未妥善解决由中国内战造成分裂的现实问题,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澎金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大陆实质有效统治,双方继续对立分治和互不承认对方的主权。

在1980年代末期以前,中华民国政府仍认为自己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在中国国民党保守派力量逐渐式微下,1990年代初期起,台湾民意倾向台湾在地认同,但是台湾民间已经开始呼吁要求政府以“务实”态度经营外交,并且设法重返联合国。1991年6月,中华民国立法院通过决议,建议政府于适当时机以“中华民国”名义重返联合国。策略上,主要是透过与中华民国保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呼吁。

自1993年起,中华民国外交部开始透过与其建有官方外交关系的国家,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陈请信函,并在联合国大会等国际场合中提案或发言,支持中华民国政府争取联合国席位的立场。1993年至1996年间,提案重点为根据联合国会籍普及化原则,建请大会成立特别委员会审议中华民国所处的特殊国际环境。1997年至1998年间,则改为要求联合国大会撤销《2758号决议》中,有关排除中华民国席次的部分[62]。1999年起,又加入要求联合国大会设立工作小组,审查中华民国特殊国际处境,以确保其2300多万人民参与联合国之基本权利。

针对中华民国方面的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张是:“通过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精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71年即取代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一切权力,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行使之中国代表权自然包含中华民国”。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重大的政经影响力,支持中华民国方面主张的相关提案每次都在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中即遭排除,无法列入大会正式议程。若干与中华民国建有官方外交关系的国家曾就“程序正义”问题在总务委员会中对联大主席进行口头抗议,或在联合国大会总辩论中发表声明表示支持中华民国方面的主张,但并未产生实质的影响。

另有主张以“台湾”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名义,申请成为联合国新会员的声音。此类主张因涉及“台湾独立”的敏感议题,在国际间或中华民国国内皆有相当程度的争议性及讨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继续以联合国2758号决议作为否定理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007年7月19日,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陈水扁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函,正式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但以“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或地区”的理由遭到联合国秘书处的拒绝。为配合此议题,同年民主进步党开始规划并配合中华民国政府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全国性公民投票案。当时“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全国性公民投票案”透过民进党、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户政机关,于中华民国各地连署。11月28日,收集到的2,726,499份连署书送交中央选举委员会审查(法定公投成案门槛为825,359人)。中央选举委员会在2008年2月1日宣布此案和务实返联公投案成立,分别为第5案与第6案,并将与总统选举同日进行。2008年3月22日,该公投案因未达50%投票率而未通过。当时中华民国的主要在野党中国国民党亦随后推动时程与投票时机相近的返联公投行动,名称为“推动我国以务实、有弹性的策略重返联合国及加入其它国际组织全国性公民投票案”,同样因未达50%投票率而未通过。与上述入联公投不同的是,国民党强调的是“以中华民国的身分重返联合国”。

2011年9月7日,《维基解密》透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7年数度称“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的言论,受到美、澳、加、日、纽等国的关切,对此潘基文承认发言过当,承诺不再使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说法。[63][64][65]

2017年9月27日,当时跟中华民国维持邦交的15个国家中,有12个国家递交了连署表达支持中华民国参与联合国体系的信函,负责接下信函的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J·穆罕默德表示,充分了解中华民国对被排除在联合国体系外的关切,也会了解信函内容,将在当天转交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66][67]

2023年9月15日,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J·穆罕默德对于台湾参与联合国的问题表示,“我认为排除任何人将会阻碍目标……我们说过,不要遗落任何人。我认为成员国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确保我们不会排斥任何人”;她重申,“每个人都很重要,无论是台湾或其他人。我认为成员国找到解决方案非常重要”。[68]

中华民国参与国际民航组织问题

编辑

此章节有中立性争议,原因详见讨论页。

1944年11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中国签署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并于1946年2月20日交存了批准书。1947年,国际民航组织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是为创始成员国。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中华民国政府因财政困难,无法支付巨额会费,于1950年提出声明退出,1951年生效。

1953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以“观察员”身份重返国际民航组织。交通部民航局局长赖逊岩代表参加东南亚及太平洋空中航行第18届理事会,会议设定台北飞航情报区。同年7月,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的重新加入申请案。12月,中华民国再度成为会员国[69]:149。

1971年11月,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取消对中华民国政府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74年2月15日开始代表中国行使其在ICAO的代表权,承认《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并自同日起参加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活动。

1977年国际民航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中文作为这个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 1974年2月,中国正式参加该组织并于当年当选为二类理事国后一直连任。2004年第35届大会上,中国当选为一类理事国并连任至今。

2013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支持中华民国成为国际民航组织观察员的法案[70],案中并要求国务卿训令美国驻ICAO代表团提案支持。但时任官员金溥聪认为,ICAO大会是否能让中华民国取得观察员席次,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否同意放行中华民国政府加入[71]。同年9月13日,国际民航组织发函邀请中华民国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局长沈启,使用“中华台北”名义,以理事会主席“特邀贵宾”身份出席该年9月23日至10月4日在加拿大蒙特娄举办的第38届ICAO大会,为中华民国失去ICAO席次40馀年后首次出席ICAO大会[72]。

2015年3月11日,中国民航法专家柳芳当选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任期自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73],后连任至2021年2月。2016年9月,ICAO没有发函邀请中华民国参与该届大会,同时也拒绝发出采访证给前往采访ICAO大会的台湾媒体。[74]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澳洲、尼加拉瓜等国陆续发声,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参与ICAO。[75][76]另外,保护记者协会总部及法国无疆界记者组织声援表示,ICAO作为联合国所属专责机构,应捍卫言论自由,发给台媒记者采访证件。[77][78]当地台侨决定以实际行动声援台湾,将在大会会场外集会,要求ICAO不能让台湾缺席或边缘化。由侨界自动自发进行的这项声援台湾集会活动,已向蒙特娄警方申请获准。[79]另外,巴拉圭驻加拿大大使拉米拉兹(Julio Cesar Arriola Ramirez)指出,各国在大会中被告知不得提及“台湾”,否则麦克风将被消音。萨尔瓦多民航局长莫拉兹(René Roberto López Morales)也证实确有此事,暗讽秘书长柳芳还活在冷战思维当中[80]。

2020年1月国际民航组织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时,无视可能造成的世界传染风险并拒绝与台湾共享关键的飞航资讯与疫情情报;随后国际民航组织在其官方的社群软体Twitter上封锁或删除了所有讨论台湾是否应被包括在与疫情爆发有关的航空旅行后勤计划的讨论串,包括美国国会议员助理与研究员的提问。[81]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摩根·奥塔格斯声明谴责ICAO此举。[82][83]而ICAO的社群帐号负责人关绮宁Qining Guang为中国公民[84][85][86][87]。继2020年1月的大量封锁挺台言论后,秘书长柳芳任期结束前夕,国际民航组织于当地时间2月13日做出疫情影响航空业的报告,报告内容直接以台湾省(its Taiwan Province)称呼台湾[88]。

中华民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问题

编辑

主条目:中华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关系

中华民国参与国际刑警组织问题

编辑

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加入国际刑警组织,在年会投票中按一个中国原则向该组织年会要求其成功加入后中华民国改名“中国台湾”。首次投票中申请未获通过,后因记票失误重投。再次投票通过后,取代中华民国的中国席次的申请;中华民国方面退场抗议,退出此组织。[42]

多年来中华民国政府积极争取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国际刑警组织,但因海峡两岸的政治因素而未能成功。[89][90]

中华民国参与国际电信联盟问题

编辑

中华民国于1920年加入国际电信联盟,直到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视为唯一合法的中国代表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为止。此后中华民国失去成员资格,被列为“中国台湾”。

猜你喜欢 💖

快速輕鬆調整 PDF 大小的 3 種不同方法
365官方平台

快速輕鬆調整 PDF 大小的 3 種不同方法

📅 07-13 👁️ 654
蓝歌蓝牙耳机怎么样,蓝歌蓝牙耳机的价格
365官方平台

蓝歌蓝牙耳机怎么样,蓝歌蓝牙耳机的价格

📅 07-11 👁️ 6284
DNF卡盟价格对比:寻找最实惠的选择
365官方平台

DNF卡盟价格对比:寻找最实惠的选择

📅 07-20 👁️ 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