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衣”到“罗汉褂”:中国僧人的衣着变迁

从“三衣”到“罗汉褂”:中国僧人的衣着变迁

甚至有穿着此衣到印度取经,使人讥笑。并且为此感到惭愧羞耻。

海青的由来

现在中国僧人上殿时穿的海青,即是依上文中“袍”演变而成。

海青可追溯之上古黄帝时期,俗说上衣或直裰,亦名海青。李太白诗句“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便是描写海青的样子。海青在中国佛教中也赋予了殊胜的的寓意,言其为最胜衣。

如《毗尼日用录》卷1:

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大褂的演变

宋朝至明朝时期,海青直接演变成中国僧人的日常服装之一,既能保暖,也不碍于劳作。

从美学上也更符合中国人的欣赏观,因此民间百姓也有穿着。

明朝时期,海青从广袖演变成窄袖,形成了现在僧人日常所着的大褂。

至民国前,大褂又结合唐装和清朝的服装改制。演变成中国僧人日常所著的“三衫”,又称大褂、中褂和小褂。

“大褂”的下摆长及脚背,为出家人平时所穿的正装,用于寺院接待,出外参学等事宜。

“中褂”长至膝盖,为日常劳作时所着。“小褂”属于称身衣,一般不穿在外面。

三衫中“中褂”和“小褂”到现在依然有使用。《高旻寺规约》卷3:

跑香。可准穿罗汉褂行香。若穿短夹衣者。不准行香。坐香拜佛大小架房。准穿夏布小褂。如到外寮及各首领寮。定要穿中褂或穿袍子。

太虚大师的僧服改革

清末民初,佛教岌岌可危。

太虚大师由感提出了以“教产、教制、教理”三大要素为主的佛教的革新思想。

僧服改革也涵盖其中,太虚大师把僧服分为法衣和常衣两部分,法衣依然遵守佛制不变。

但在作用上有了一定的改变,其在《整理僧伽制度论》中指出,对于法衣的功能,太虚大师认为,中国和印度地域文化差异,作用亦不用完全等同。

太虚法师说到在中国“既有袍衫,故于法衣唯是斋课等时着之”。

并将法衣可以用来区别僧众的戒腊次序,方法如下“下座常着五条,中座常着七条,上座常着九条”,这一点是和戒律相违背的,所以没有被继承下来。

但太虚大师并不是要求出家众只留“三衣”中的一件,因三衣是佛制定,为比丘不能缺失,违者如法治。

至于常衣,大师是对在家众的衣服作了借鉴,太虚大师认为在长褂之外的常服,可以使用普通的俗装。

大师还参照当时的中山装的样子,设计出现在僧人所穿的“罗汉褂”。

罗汉褂是在原来“中褂”的基础之上改造而来,和大褂相似,衣领两层布重叠缝制,纽扣由腋下改至正中间,衣摆两面侧开,长短仅过臀部。

僧裤直接依照社会群众所穿着宽大肥阔裤子制成,提至腰部,裤角折叠藏于袜中,方便行动。

结语

通过文章中对佛教僧人的衣着及作用的演变,可知佛教戒律不断的趋向中国化。在僧人衣服的演变过程中,太虚大师对僧人衣服的改革,在保留佛教原有的制度上,彻底将僧人衣服推向中国化。

在三衣的使用和作用上,我们可以看到佛陀制定“随方毗尼”的智慧,也说明佛法具有适应一切时间、空间的普世价值观。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

appstore怎么更新软件(更新AppStore中的应用程序软件的方法)
【大乘】是什麼?大乘佛教的特點是什麼?
彩票365app老版本软件下载

【大乘】是什麼?大乘佛教的特點是什麼?

📅 08-13 👁️ 2230
《绝地求生 全军出击》官网地址介绍
365bet新网址

《绝地求生 全军出击》官网地址介绍

📅 06-30 👁️ 5154